NBA本赛季针对犯规吹判进行调整,让进攻球员的某些“遭犯规”动作不再得利,希望借此让攻守双方能在更为平等的动作吹判尺度下竞争。事实上,联盟过去至今也出现多次因球员而修改规则,包括以下有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由来。
篮板材质
现今NBA篮框能经得起球员强力灌篮的摧残,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因于绰号“Chocolate Thunder(巧克力雷霆)”的前著名扣将达里尔-道金斯,他曾在1979年两度在灌篮时直接把篮板灌碎,迫使联盟后续改用较有弹性的篮板,也就此随着时代进步提升篮板材质。
0.3秒
1990年1月15日尼克斯对战公牛,尼克斯队后卫特伦特-塔克在比赛时间剩下最后0.1秒的情况下,接获发球后跳投绝杀对手,但其时间计算在当时引起不少争议,后续经联盟估算,认为球员由持球到出手的动作过程至少需要0.3秒,也因此修改规则认定在时间少于0.3秒的情况下,球员任何“投球”的出手动作都视为无效,仅能透过“拨进”或“第一时间灌进”篮框才得以计分,而该条规则也被称为 “特伦特-塔克规则”。
流血
前湖人队传奇控卫魔术师约翰逊有着辉煌的球员生涯,不过在1991年11月7日宣告自己感染爱滋病毒一事震惊了全美,后续联盟为了球员 健康 安全,规定当球员在比赛期间出现流血状况时,就必须立刻下场处理,直到伤口包扎无虞才能重新上场。
砍鲨战术
过去为了减低鲨客奥尼尔在禁区的破坏力,并针对其罚球命中率欠佳的弱点,出现所谓的“砍鲨战术”,日后也演变成为防守方针对那些罚球命中率欠佳的球员,宁可故意犯规送上罚球线借此换取进攻球权。后续联盟因考量比赛流畅度,规定在第四节或加时赛最后两分钟内不得针对进攻方非持球者进行故意犯规,否则进攻方将可获得一次罚球机会并持续握有球权。2016年联盟再将时间限制范围扩大,变成每节最后两分钟皆套用此规则。
OK绷带
前热火队球星韦德平时就喜爱穿搭,在球场上似乎也想把握机会展现自我,2009年就曾因左眼下缘被割伤的关系,后续好几场比赛都贴着OK绷带上场,只是其款式有些花俏,有时上面还会有“WADE”、“FLASH”等字样,联盟后来认为有故意打广告之嫌,就此对于球员所贴的OK绷带款式加以限制。
咬吸管
有些NBA球员会有自己的“特殊习惯”,譬如前奇才队明星前锋卡隆-巴特勒就喜欢“咬吸管”,过去他会在比赛期间把吸管当成口香糖般在嘴里咀嚼,表示那样能让他保持冷静。不过后来联盟顾虑会有孩童模仿导致误食,因此在2010年即规定球员不得在比赛期间咬吸管。
反戴头带
虽说现今NBA对于球员的穿着相关规定愈趋开放,但还是有些“眉角”要遵守,比如头带。2010年拉简-隆多曾多次在比赛中“反戴头带”,让上面的NBA logo以颠倒方式呈现,后续联盟认为此举对于官方有些不尊重,因此后来也禁止球员在场上比赛时反戴头带。
大蛋舞
现任76人队助理教练卡塞尔,在过去球员时期会以“Big Ball Dance(大蛋舞)”作为替自身表现庆贺的动作——将双手放在胯下位置,假装捧着自己的“大蛋蛋”跳舞。但因为动作不太雅观,联盟在2011年即规定球员不得在比赛期间做出这种动作,否则将罚款1.5万美元。尽管如此,至今仍偶有球员会模仿此动作,日前勒布朗詹姆斯就因在场上跳起“大蛋舞”而被联盟罚款。
篮网的“三巨头”指的是在某一时期球队中的三位核心球员,他们通常拥有极高的篮球技艺和影响力,能够带领球队取得优异的成绩。具体来说,篮网历史上有多个时期被称为拥有“三巨头”。
在2020-2021赛季,篮网的“三巨头”阵容尤为引人注目,由詹姆斯·哈登(James Harden)、凯文·杜兰特(Kevin Durant)和凯里·欧文(Kyrie Irving)组成。这三位球员都是NBA的顶级球星,各自拥有出色的得分能力和领导才能。他们联手后,篮网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了当时联盟中的一支强队。
然而,由于伤病和球员变动等原因,这套“三巨头”阵容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在2021年夏天解散。尽管如此,他们在球场上的精彩表现和默契配合仍然给球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这个时期的“三巨头”外,篮网历史上还有其他时期也被认为是拥有强大的三巨头阵容。但具体是哪些球员,则需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球队阵容来具体分析。
随着小球时代的到来,大批存在身高劣势的球员,凭借出色的投射能力在联盟获得一席之地,即便如此,对于大多数的球员来说,身高依然是进入NBA的硬性标准之一。但纵观NBA历史,部分身高存在严重劣势的球员,依然凭借出众的运动能力与敏捷性在联盟中打出名堂,美媒《clutchpoints》也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评选出NBA史上最矮的前十五名球员,其中内特罗宾逊未入前十,榜首家喻户晓。
第五档:1米75(7人并列)
在身高1米75这一档,共有7名球员并列,分别是“小刺客”以赛亚托马斯、田卧勇太、凯-费尔德、“小土豆”内特罗宾逊、卡尔文-墨菲、克莱蒙斯、豪威尔-卡尔。
这七名球员中,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田卧勇太、凯-费尔德、克莱蒙斯和豪威尔-卡尔。他们虽然成功进入NBA,但是没能在NBA中站稳脚跟,整个职业生涯时间较短,即便部分球员生涯稍长,也是绝对的角色球员定位。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其他联赛取得成功,依然拥有不错的职业生涯。
除此之外,以赛亚托马斯、内特罗宾逊和墨菲不仅在联盟中站稳脚跟,更是打出了大名堂,其中以赛亚托马斯与墨菲是全明星级别的球员,墨菲更是已经入选名人堂。而小托马斯曾是联盟中最耀眼的巨星,是近些年来最出彩的矮个子球员,他在进攻端的火力,以及强大的关键球能力,让他获得“末节之王”与“小刺客”等名号。内特罗宾逊的表现同样出色,但距离上文两名球员还有一定的差距,只不过,他在扣篮大赛的傲人表现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第四档:1米73(查理-克里斯)
他是所处年代最矮的球员,也是那个时代最老的新秀,他进入联盟时已经28岁,尽管如,他在首个赛季就交出了场均11.4分3.8助攻的数据,但此后他的数据出现下滑,并在辗转几支球队后,逐渐淡出NBA。但他完成了进入NBA的心愿,并且留下那句极为出名的语句:“狗的尺寸不重要,打架的能力高低才是关键”
第三档:1米68(5人并列)
这一档共有五名球员,分别是斯伯特-韦伯、蒙塔-陶、三阪亘、基斯-詹宁斯和格雷格-格兰特。除去斯伯特-韦伯之外,其余球员大都是绝对的角色球员,但在所处年代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三阪亘是亚洲第一位登陆NBA的球员,格雷格-格兰特则在联盟中效力9年之久。而斯伯特-韦伯的成功,更是激励了包括内特罗宾逊在内的一众身高处于劣势的后辈球员追求梦想。
第二档:1米65(厄尔-博伊金斯)
相比于榜单中的其他球员,博伊金斯拥有极为成功的职业生涯,尽管他没能像伊塞亚托马斯那样杀入全明星,但他始终是稳定的角色球员,拥有稳定的出场时间与轮转角色,在联盟中效力16个赛季之久,先后为10支球队效力。
第一档:1米60(蒂尼-博格斯)
尽管身高只有1米6,但博格斯却是家喻户晓的球星,他也是黄蜂队史最好的控卫球员之一,保持着黄蜂历史助攻榜与抢断榜第一名的位置。同时,他也拥有较为成功的职业生涯,在联盟中效力14年之久,他的成功激励了无数热爱篮球,但身高存在一定劣势的球员继续努力提升自我,因此,相比于球场上的成就,他在球场外对于篮球的推广,以及年轻人的影响力更为伟大。